10月13日,大坝安全与创新学术会议(2024)在武汉召开。会议以“大坝安全,向‘新’提‘质’”为主题,紧扣时代背景和行业热点,聚焦重大、前瞻性议题,开展跨界高端学术交流,旨在培育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促进大坝安全领域科学技术创新进步,推动我国大坝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会议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指导,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和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联合主办,长江设计集团、长科院、华东院、黄委院、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河海大学、深圳大学、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等17家单位、科研平台共同承办协办。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高战军、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胡甲均致辞。长江设计集团董事长胡向阳主持开幕式并致欢迎辞。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家大坝中心主任、长江设计集团首席科学家杨启贵致闭幕词。

来自全国大坝安全等领域的15位院士及多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内外知名学者应邀出席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钟登华院士、郑州大学王复明院士、南昌大学周创兵院士,以及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景来红大师、长江设计集团杨启贵大师分别作主旨报告。河海大学顾冲时教授、清华大学金峰教授、华东院水电水利工程院郑鹏翔院长、长江设计集团工程治理中心卢建华主任、长科院材料所李家正所长分别作特邀报告。

胡向阳在欢迎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确保水库安然无恙”,作为国家水网的重要“结”点,大坝是是实现江河安澜的重要支撑,是国家重要民生基础设施,保障9.5万余座水库大坝安全运行是水利水电行业的重大政治责任和重要历史使命。70多年来,长江设计集团成功勘测设计三峡工程、丹江口水库、乌东德水电站等100余座大中型水库,高质量完成300余座水库除险加固评价与设计,清醒认识到现阶段水安全保障老问题较多、新挑战突出,积极防范大坝安全领域“灰犀牛”“黑天鹅”事件,切实保障大坝安全运行任重道远。未来,长江设计集团将与国内外合作伙伴一起努力创新、积极实践,推动大坝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胡甲均在致辞中指出,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我国水库大坝在数量、类型、坝高和筑坝技术上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世界最高坝、国内最大库、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均在长江流域。当前,我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已进入“建管并重”的新阶段,大坝安全仍然有诸多问题需要破解。长江委积极推动数字孪生流域、水网和工程建设,在水库大坝的“三道防线”“四预功能”建设方面,已形成一批可推广应用的高质量成果。此次学术会议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值得充分肯定。期待通过本次会议,与会专家能够加强交流、合作创新,携手为建设安澜长江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高战军在致辞中指出,治水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国家统一兴盛至关重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剧烈变化,水电开发环境愈发复杂,地区局势日趋紧张,大坝在国家水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更加凸显。中国工程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开展工程科学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全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团结合作和水平提升。科技创新是驱动坝工科技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保障大坝安全的首要手段。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坝工科技事业发展,面向坝工科技前沿问题和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展开深入研讨,用工程科技赋能坝工事业,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坚强科技支撑。

会议闭幕式上,杨启贵表示,本次会议议题覆盖面广、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极高的理论水平,且紧密联系实际、应用价值强,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共鸣。会议顺应当前技术迭代更快、颠覆性创新更多、跨领域融合更深等新特点,是探索集中优势力量和智慧解决大坝安全领域痛点难点问题的开拓性尝试,发挥出交流思想、推广技术、促进发展的优秀效果。希望以此次会议为起点,持续深化与各方关于水安全、大坝安全等议题的研讨交流,共同为大坝安全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本次会议围绕“大坝安全、技术创新”这一主题,设置了学术报告、专家咨询、展览参观等多项活动,大会还发布了《新时期大坝安全策略》《大坝安全创新技术产品名录》,有效促进了相关单位及科研平台合作交流,为大坝安全领域技术创新融合、成果转化应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及有关单位、高校及科研院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单位、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设备供应与服务商等40余家单位领导、专家和技术管理人员约150人现场参会。

来源:长江设计集团